一、引言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一问一答,是新生踟蹰于迷茫时的探寻,是校友与我们的携手展望。汀花雨细,水树风闲。秋叶渐尽之时,青年校友导师计划线上答疑活动完美收官。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提问,校友也针对出国、保研、考公、就业等不同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给出了切实的指导建议。同时,我们也推送了其中的部分问题,将校友的心得、见解、干货分享给大家,助大家渡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二、答疑Q&A
(1) 就业
Q1:请问在商业分析从业中,需要具备哪些基础技能呢?
周婧校友:
① 数据分析:这是商业分析的核心能力。需要熟练掌握Excel等常用工具,用于数据清理、透视表、数据可视化等。此外,了解SQL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SQL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从数据库中提取和管理数据。
② 数据可视化:有效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非常关键。除了Excel以外,还应掌握Power BI或Tableau等专业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帮助在数据分析报告中更好地呈现见解。
③ 商业知识:商业分析不仅仅是数据工作,理解市场、行业、竞争、客户需求等基本商业概念是很重要的。需要能够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与公司战略、业务运营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Q2:本科生需要补齐哪些背景知识,才能胜任商业分析从业工作?
周婧校友:
① 经济学与金融学基础:商业分析中的很多场景涉及财务和市场分析,因此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如供需关系、市场结构等)和财务知识(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商业意义。
② 数学与统计学:对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学有基本理解,可以帮助分析人员进行更深入的定量分析。
③ 信息技术:掌握数据库原理和基本的编程能力(Python、SQL)对本科生尤其重要,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频繁地与数据打交道。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架构(如AWS、Azure等)可以加深对数据基础设施的理解。
④ 项目管理知识:商业分析通常是项目驱动的,学习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如项目生命周期、关键路径分析、敏捷开发)有助于更有效地推动分析项目进展。
Q3:您好,请问想进入投行工作基本上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比如说学历、实习经历、工作经历之类的?
邓冠方校友:
同学你好,投行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
① 学历:如果想要找偏头部一些的投行岗位,硕士学历是必须的,建议本科阶段把GPA提高,争取保研本校及以上院校,或头部海外院校,亦或考研本校及以上院校;
② 实习经历:投行偏好有一段及以上投行相关实习经历的同学,建议在本科阶段积极参与相关实习,在实务中了解投行具体工作。另外,投行的进入路径一般为暑期实习计划留用,因此在毕业前的暑假要把握黄金时期,积极投递简历,也需在毕业前暑期至少有一段头部券商的投行相关实习经历;
③ 专业证书:从投行的角度来看,证书的含金量顺序为保荐代表人>CPA>法考/ACCA>其他,但证券从业资格证是必须的,建议本科阶段可提前考取该证,后续可参加CPA考试,不太建议上来就考保代证书,因为技能较为综合,需要一定的财务和法律基础。
Q4:请问贸大毕业生在广东就业的认可度如何?在经管类方向和互联网等其他方向就业的认可度有什么不同吗?
某校友:
广东的就业认可度还是可以的,不管是经管还是互联网等其他方向就业的认可度,除了学历,还在于自己实习等方面的积累,秋招的投递以及面试时的表现,建议同学如果是低年级的话多做尝试,看自己真正适合哪个方向,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多跟在校或已经就业的师长及自己的同辈多交流,打破信息差。如果是高年级,但之前实习经历比较少也不用太焦虑,可以从现在先寻找某个方向做起来以及做好短期的规划。
本地学校的学生就业会存在一定优势但并不是绝对优势,也不用太过担心,关键还是在秋招之前多多积累,打造自己的简历。
(2) 保研
Q1:商学院的学生保研的时候跨保金融(第一选择不是本校)是可行的吗?需要做出什么努力吗?(如辅修金融,大学四年将如何安排)是不是想转学金融只有出国才可以呢?工商管理的出路在何方有点找不到?
曹铭嘉校友:
跨保当然可行,很多项目都可以有不同的学生背景,商院也有很多保到外校金融的先例,建议可以从往年录取名单/录取案例分享/录取标准(招生官网都会有很多硬性指标),辅修/双学位当然是一种方式,但是也要衡量会不会影响本专业绩点、实习等等,具体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但我觉得核心至少要把招生标准里面核心需要了解的科目都掌握的比较好(有很多课也是可以在自己的计划方案里面选的)。出国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开拓视野或者国际化认知都有帮助。整体核心想说的是,要考虑清楚每一个选择的意义和代价,以及你想做什么选择,包括为什么对金融感兴趣、为什么你觉得工商管理不适合、想做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等等,再去做对应的选择。
Q2:保研清华几个项目怎么选择?大一怎样规划?实习行业怎么选择?
曹铭嘉校友:
清华主要的几个硕士项目是道口金融专硕、清华经管(MF-北京/深圳、MIM-北京、BA-北京),核心考量录取难度/项目之间是否冲突(是否准许同时参营、批次等)/偏好背景等,比如这里面金融类、管理类、商分类都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听听学校每年下半年开的宣讲会;大一我觉得还是多去体验/尝试校园生活,学习、学生工作、活动、生活、运动,各种各样的都可以去尝试;实习也是类似的逻辑,金融、咨询、审计、互联网、事业单位等等各种各样,都可以去尝试学习,看看自己感兴趣什么,然后逐渐构建自己的方法论,积累行业理解,拓展自身视野,理解清楚每一份实习的得与失,以及下一份实习的目的。
Q3:请问如果想要保研的话,大一大二大三大体都要做些什么?
高宇轩校友:
这个问题有点笼统,我说一些我知道的比较重要的点吧:
① 首先众所周知,保研分内保和外保,相比之下外保的难度要比内保高很多,很多条件可能是内保的加分项而对于外保就变成了必要条件,而内保本身还有支教保研等特殊路径,因此一定要提前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规划。
我个人是最后选择了最传统的内保,所以我对于支保等路径确实不太了解,就不详谈了,不考虑特殊路径后,我建议如果确定了保研这条路,不妨就以外保为最初的努力方向吧,毕竟如果你能够满足外保的条件,内保于你而言也是胜券在握了。
② 那么在明确方向后,实际应该做些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好好学习专业课程,把自己的绩点考得高高的,功利一点来说,就是把你的绩点刷的越高越好,毕竟这是保研的最核心考核标准(至少在3年前还是这样的)。
在这一方面其实我没有太多好的建议,我本人比较排斥刷绩这件事(最后确实绩点也不高),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有些课程的给分确实会更友好一些,那么选择这些课程也无可厚非。
③ 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除了成绩要多好有多好外,你本人也是要有“特色”的。在我保研的时候,“特色”基本就是实习和科研两条路,如果你能在其中一条路上足够出彩,那么你的保研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加。
实习方面要兼顾数量和质量,过多的实习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反而会让学校质疑你能否兼顾学习和实习从而质疑你经历的真实性,而且也可能确实影响你的课业。也不要一味追求“名牌”,一份名气稍微差些但内容充实的实习能够让你真实体会行业运行模式,也能让你在面试时更有的说。
科研方面要注重“自己的成果”,给导师打工是积累科研经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你做出彩的充分条件,一定要尽快完成从别人的课题到自己的课题的转变,能够有发表挂名固然是最好的结果,但一篇个人主导且完成度够高的过程稿也足以证明你的水平。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到底,保研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考验的更多是你大学前三年始终如一的严于律己,没有太多临阵磨枪的空间。不过以上其实都只是对保研所需的笼统概述,大一大二大三分别要做什么要更多结合你个人情况来设计,如果有更具体的问题,欢迎私下具体交流。
(3) 实习
Q1:对于怎么找实习您有什么建议嘛?
曹铭嘉校友:
实习可以多去关注一些公众号、实习群、还有一些类似之前“实习僧”什么的APP/小程序(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一份实习如果有家人/学长学姐内推可能会更好,正常找实习面试我建议要先足够了解这个岗位,比如岗位需求、日常工作、能力需求等等,然后可以跟他们表达出你的热爱以及对于学习的渴望等等,以投行为例,可以先了解什么是投行、有哪些工作/岗位、有哪些工作内容、能力需求是什么、最近的行情怎么样等等.
(4) 校园生活
Q1:请问应该把学生组织工作放在生活里的什么地位呢?
某校友:
成绩和个人规划下可以多多参与学生组织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许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想通过学生工作行政保研等,可以适当多放一些精力,如果当做体验,建议还是以自己课业,实习等作为重心。关键还在于同学自己的规划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三、结语
我们深知
鸟伴鸳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贸大学子与华人博彩论坛 的优秀毕业生戮力同心,携手并进,同赓续同行,并奋楫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