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华人博彩论坛 - 学术研究 - 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华人博彩论坛 张海云教授举行SBF论坛系列讲座

华人博彩论坛 张海云教授举行SBF论坛系列讲座

  2010927 7点,华人博彩论坛 张海云教授在知行楼301举行金融学院SBF论坛——金融市场研究方法与时间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中国版CDS与信用风险释缓。这一讲座是由我校与全球风险协会(GARP)对外经贸大学分会联合举办的。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分党委书记郭敏、副院长吴卫星、院长助理潘慧峰等参加了这次讲座。在座的还有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原校长孙维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徐春骐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李平副教授、《中国金融》杂志社刘钊博士等金融学术及研究领域的嘉宾,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董事总经理李纯纯行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数量分析部执行总经理殷志浩博士、华融证 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沈军博士、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MetLife)投资部信用分析总监常海中博士、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冯朝铸先生、美国真值金融有限公司(ValueOptima Inc.)中国区总经理谢明先生、恒丰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孙璇女士等金融实务界嘉宾。另外,与会的还有来自中信证券、民生银行、汇丰银行(HSBC)、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美国SUNGARD软件公司等中外知名机构的业界同人。

 

 金融学院院长 丁志杰教授首先代表金融学院向莅临本次 SBF论坛的各位嘉宾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 向张海云老师举办本次论坛,促进学界与金融业界的交流表示感谢。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 张海云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

 
    
华人博彩论坛    


华人博彩论坛   

    张海云教授以今年7月推出的中国版CDS雏形——“中债合约一号”及同月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衍生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的讨论,指出为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链提升,需要缓释过度集中于银
行业的金融风险,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通过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依赖于信贷领域的进一步市场化和信用风险的高效转让,而这正是信用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技术的核心功能。在银行信贷高速投放的背景下,用这些技术缓释银行体系积聚的信用风险,极具现实意义。

 

 张教授结合自己在华尔街的丰富阅历,从国际经验、中国的本土化和投资与研究三个方面对信用违约互换(CDS)做了详尽的分析。他总结了国外CDS的发展历程,从银行视角、投资者视角和市场视角多角度分析了CDS的功效。随后, 张教授分析了“中债合约一号”与 CDS 的异同,以及《 中国信用衍生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所 构想的中国版 CDS ——“信用风险缓释合约”( Credit Risk Mitigation Agreement ,简称 CRMA )和国际通行的 CDS 在产品设计上存在的一个重要区别: CRMA 出于简单化等方面的考虑将可交割债务界定为特定债务,而国际通行的 CDS 将可交割债务界定为一整类同权债务。 张教授分析了这两种设计的利弊,并指出将可交割债务界定为一整类“同权债务”在规模效应、标准化、价格发现、对冲效率、交易意愿、监管效率等多方面都 优于以特定债务作为可交割债务。接着, 张教授指出,中国越来越多的资金在国际市场寻求投资机会, 因而研究国际市场投资策略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他阐述了信用违约互换( CDS在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带来的新型投资策略。

 

     华人博彩论坛


    华人博彩论坛 
   
    讲座结束后进入的提问环节,在场观众对 张教授的讲座主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并踊跃提问与 张教授探讨该领域的相关问题。 张海云教授对在场嘉宾及同学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在长达半小时的提问环节中, 张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用深入浅出的举例说明,独特新颖的观点视角,征服了在场 观众

 

华人博彩论坛

 

 
华人博彩论坛   
    会后, 张教授与来自学界与金融业界的各位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参会的老师、同学和业界朋友们一边享受着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点心,一边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换了名片,整个讲座在一片热闹温馨的气氛中结束。